(教师用)2.2合并同类型(新授课)【理论支持】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本课题对同类项进行探索、合并、应用.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因而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教学依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和容易引起想像的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相关联.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设想突出以“学生为本”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2.难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x的4倍与x的2倍的和是多少?知识技能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2.正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数学思考1.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2.x的5倍比x的3倍大多少?3.找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1)(2)(3)(4)〖答案〗1.4x+2x2.5x-3x3.(1)和和和(2)、和(3)和和(4)、和、和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整式的加减2.创设情景小明为求致富,搞起了养殖,他准备养猪和鱼,请问小明能不能把猪和鱼养在一起,为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实际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同一类事物有很多,为了需要,往往我们要将它们进行分类.有哪个同学愿意给大家举个例子呢?〖设计说明〗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交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这一问题情境生动活泼,来源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