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七年级数学上册《2.1余角和补角》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过程Ⅰ.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首先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大家齐读一下。•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余角,补角的概念,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通过研讨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并会熟练应用。接下来先进行一下复习:1.角是如何定义的?2.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3.什么是直角?平角?大家都回答的不错,说明了我们以前掌握的内容是很扎实的。Ⅱ.讲授新课[师]光的反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图所示,图1表示的是经过平面镜光的反射中光线的路径情况,并且可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AON=∠BON,其中ON是法线,ON⊥DE.我们将上述光的反射现象抽象为几何图形。你能说出各个角与∠3有什么关系吗?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来讨论一下。[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我请几位同学说一下你所找的与∠3有关系的角.看:∠3+∠1=90°,我们就可以称∠1与∠3是互为余角.再看:∠3+∠2=90°,我们也可以称∠1与∠2是互为余角.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互为余角.即: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angle),也就是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只要有∠3+∠1=90°,就可知道∠1与∠3互为余角,反过来知道∠1与∠3是互为余角,就一定知道∠1与∠3的和为直角.再之:∠1与∠3是互为余角就是说:∠1是∠3的余角,∠3也是∠1的余角.大家看老师手里拿两个三角板(一边演示,一边叙述):这一个三角板的60°的角与另一个三角板的30°的角加起来正好是90°,那么我们说这两个角是互为余角.同学们应注意:(强调)(1)互为余角是对两个角而言的.(2)互为余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数量关系,而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互为补角的概念的理解与互为余角的理解基本一样.哪些同学能尝试的说一下呢?[生甲]只要满足∠3+∠AOE=180°,就可知道∠3与∠AOE是互为补角.反之知道∠3与∠AOE是互为补角,就一定可知道∠3与∠AOE的和是平角.[生乙]∠3与∠AOE是互为补角,就是说:∠3是∠AOE的补角,∠AOE也是∠3的补角.[生丙]互为补角也是对两个角而言的.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位置无关.[生丁]∠BOD与∠3也是互为补角.[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仅仅表示了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只要两个角是互余,互补的关系,跟位置无关,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找朋友?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那个图形中,有哪些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当一回小医生,看这些问题是否正确?仅仅认识余角和补角还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习余角,补角的一些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各组式子,看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谈论一下,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师]很好,这就得出互为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接下来看第三个问题:(同学们踊跃发言,得出结论)[生]∠ADF与∠BDE相等.因为∠1+∠ADF=180°,∠1+∠BDE=180°,所以,∠ADF=180°-∠1=∠BDE.还可以这样说:因为∠1+∠ADF=180°,∠2+∠BDE=180°,所以∠ADF=180°-∠1,∠BDE=180°-∠2,又因为∠1=∠2,所以∠ADF=∠EDB.因此得出结论: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通过讨论,得出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Ⅲ.课堂练习延伸迁移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定义、两个性质,现在来总结一下: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注意:(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余角,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同时也会较好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课件制作的不是很好,有几道题目存在着重复,而且没有梯度;2.语言不够简练,需要多多锤炼;3.细节不注意,不如我叫学生拿出三角板,而只是自己演练了一遍,但是没让学生摆,这样就是无用功。这些都说明了我的课背得不是很好,还需进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