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学难点: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教学准备: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教学过程: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区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新课:(将长江流域教学挂图布置好),我们学习某个地区或地带,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具体包括那些范围?下面,请大家看这幅挂图,结合课文上“长江沿江地带”图,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确:本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达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约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下面,请大家对这个地带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看本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言。教师:刚才大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实际上,本区地理位置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是位于沿江地带,有着水上交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本区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外,在自然条件方面表现如何呢?接下来,我们要从本区主要的自然条件表现来分析本区的自然条件特征。请同学分组从“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资源条件”和“长江水运条件”等方面,具体分析本区的自然条件的特征。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低平、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且平原东西排列有利于农业、交通等发展。气候条件: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利于农业、水运等发展。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种类多,利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水运条件:黄金水道,我国最优越的内河航运,有利与沿海海运接轨等。当堂练习: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四条穿过长江干流的铁路线名称、、、。并在上图中绘出最近几年通车的与长江干流垂直的铁路干线。2.长江航线与铁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3.写出在重庆直辖市境内入长江干流的两大长江支流名称:、。4.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5.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不清楚自然还会报复人类。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0%。这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长江中上游各省根据各自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措施。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6.写出长江上游地区我国两个重酸雨城市:和。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格局;2、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教学过程: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