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5.4平移(2)(新授课)【理论支持】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是商谈出来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有以下新要求:(1)教师必须改变以前单向控制教学活动的角色观念;(2)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客观世界中复杂和真实的问题;(3)教师必须创建一个令学生舒适的学习环境;(4)教师必须调整课程,以便使可能费时很多的建构活动能与一定年级所要求的课程内容保持均衡.上节课主要让学生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并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因此本节课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也已初步掌握,学生已对平移的基本性质有了的认识,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任务.教学对象分析: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3.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太好.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个别学生表现的较出色,但有个别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总之,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单的平移作图2.难点:平移的二要素、平移特征的归纳及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1.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DOB=_______度.知识技能1、学会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学会识别平移前后的图形;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数学思考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解决问题能够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第1题第2题第5题2.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平移后能得到棱AA1的棱有________.3.小明的一本书一共有104页,在这104页的页码中有两个数码的,并且这两个数码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则这样的页共有________页.4.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平移过程的个数有()①时针运行过程;②电梯上升过程;③火车直线行驶过程;④地球自转过程;⑤生产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移动过程.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FDE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ABC.()A.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DB长B.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CD长C.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BD长D.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DC长6.如图2所示,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参考答案〗1705060602.BB1,CC1,DD13.94.C5.A6.D〖设计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通过预习题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做平移?2.图形的平移变换有什么特点?3.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