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二、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揣摩语言,在发现和对话中让学生了解那段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三、教学目标1、感知文本,把握文章内容。2、围绕学生疑惑的问题展开教学对话,探究课文的深层内涵,从人性的角度,认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从人格的角度,感受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责的精神和人格。3、认识本文的作用和警醒作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忏悔意识。4、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从人格的角度,感受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责的精神和人格。2、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及其认识本文的作用和警醒作用的价值。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与探讨法;自主学习、探索发现与合作研讨相结合。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多媒体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课图片导入:进入学习情直切主题,从而激发学展示图片用心爱心专心1巴金是位世纪老人。他一生历经沧桑,在"文革"中他不仅饱受磨难,还经历了一场心灵风暴,他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小狗包弟》,感受巴金,体会“中国良心”的内涵。境,明确学习目标。生学习兴趣,明确探究目标(朗读法、引导法)。展示课题2、作家作品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突出对《随想录》的介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自主学习)展示图片展示课题4、整体感知(1)、说说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阅读文章,交流讨论。检查预习情况和把握文章的能力。(朗读法、合作讨论)(2)、这是一条怎样的小狗?最终命运如何?学生阅读文章,圈点批注,交流讨论。感知文本、梳理内容。(朗读法、自主学习、探索发现与合作研讨相结合。5、探索发现(1)、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和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合作小组成员圈点批注,相互交流探讨。揣摩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能力;(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惑呢?(①、小狗为何会让作者小组成员相互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合作意识;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伤害;用心爱心专心2一家人胆战心惊?为何要将它送走?它的死谁是罪魁祸首?②、巴金为什么要解剖自己?)感受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忏悔意识。(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3)、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相互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6、拓展思维本文有两幅插图,现在请你根据本文主旨揣摩插图的意义,如果让你再配一幅插图,你怎么配?学生交流表达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让学生从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的意识中跳脱,转换一个思维,进入巴金先生的精神世界。展示图片展示课题7、小结感受巴金的伟大,一起诵读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