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敢于发言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画青蛙的活动,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2.通过短时间内画青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以及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竞赛、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只活的青蛙。2.学生准备:有关两栖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闭好了,一定不要偷偷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好了,睁开双眼,看我给大家带的礼物是什么呢?(说话的同时,从袋子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青蛙活体。)学生:青蛙。教师:大家都知道它是青蛙,你对它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一个版块——畅所欲言。学生甲: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到处找妈妈。学生乙:青蛙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它长大以后尾巴就逐渐消失了。学生丙:青蛙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它是用肺来呼吸,适于在陆地上生活。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较强大的,前肢短小,特别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学生丁: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它的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肤很光滑,在游泳时是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的。学生己:我想提出几个问题来,请大家帮我找找答案。1.青蛙是农业益虫,经常被古人描绘的入诗入画,比如宋朝诗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所有的蛙都能鸣叫?鸣叫又意味着什么?2.到了寒冷的天气,我们几乎看不见青蛙的踪影,青蛙为什么要进行冬眠?3.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巴后来怎么就没有了?小蝌蚪吃什么长大?4.蝌蚪是用鳃来呼吸的,也有尾巴,能够游泳,它有很多和小鱼相似的特点,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说完后,教师首先指出学生在回答问题用词上的一些错误之处)教师:很好,大家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多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谓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日积月累,总能成为一个“百事通”。那么,我们大家就一起看一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看是否能帮助己同学回答出这几个问题来。[讲授新课]板书: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师:现在,以我手里抓的这只青蛙为模特,同学们拿出笔和纸,用3分钟的时间来画上一只青蛙。我们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画,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谁画得好。(学生开始画图,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要在3分钟内完成这件事,不是很容易的事,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创新。)教师:3分钟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两位同学的杰作。(教师一定要注意从各个角度来点评这两幅画,尽可能挖出更多的优点来鼓励学生。)教师:刚才,大家都画的是青蛙的成体,它只代表了青蛙生命史中的一个闪光点,你了解它的全部生命过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一段。(教师播放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录影带。)教师:录影带播放完了,我们从中了解了青蛙全部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你能回答出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吗?学生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学生B:春末夏初,我们在野外经常能够听到青蛙的鸣叫,这些鸣叫的青蛙都是雄蛙。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鸣叫对种群的繁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C:春季,雌雄蛙经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