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锐角三角函数(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学会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知道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会应用进行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及其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节前预习:1、如图,在Rt△ABC中,∠C=90°,斜边是,∠A的对边是,邻边是,∠B的对边是,邻边是。2、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3、已知在Rt△ABC中,∠C=90°(1)若∠A=30°,则tan30°=(2)若∠A=45°,则tan45°=(3)若∠A=60°,则tan60°=4、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5、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记作。6、我们把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7、在Rt△ABC中,∠C=90°,AC=4,BC=3,AB=5,则sinA=,cosA=,tanA=。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锐角A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比是一个确定的值,那么它的对边和斜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比是否也是一个确定的值呢?它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呢?二、合作探究:1、任意给定一个锐角∠BAC,在AB边上取点B,B,过点B,B作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C。BBBACCC(1)BC与AB的比值和BC与AB的比值相等吗?(2)AC与AB的比值和AC与AB的比值相等吗?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确定时,它的对边和斜边的比以及邻边和斜边的比都是一个的值。正弦概念:我们把锐角A的边与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余弦概念:把锐角A的边与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三角函数:锐角A的、和,都叫做∠A的三角函数。让学生在画图操作过程中,体验只要锐角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确定的值。先由学生独立写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过程,然后小组交流方法和结果,最2、填表:α30°45°60°sinαcosαtanα3、在Rt△ABC中,∠C=90°,AC=5,BC=12,求sinA,cosA的值。4、求下列各式的值:(1)2sin30°+3tan30°-tan45°;(2)sin45°+tan60°sin60°。三、巩固练习1、在Rt△ABC中,∠C=90°,则sinB为()A.B.C.D.2、在Rt△ABC中,∠C=90°,AB=15,sinA=,则BC的值是()A45B5CD3、在Rt△ABC中,若∠C=90°,AC=1,BC=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后填表。sin45°表示(sin45°)A.sinB=B.cosB=C.tanB=2D.cosB=4、若∠A、∠B均为锐角,且sinA=,cosB=,则()A.∠A=∠B=60°B.∠A=∠B=30°C.∠A=60°,∠B=30°D.∠A=30°,∠B=60°5、中,,则的值是()A.B.C.D.6、在Rt△ABC中,∠C=90°,∠A=60°,AB=10,则AC=sinB=。7、在Rt△ABC中,∠C=90°,2BC=AC,则tanA=,sinA=。8、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tanB=。9、在Rt△ABC中,∠C=90°,cosA=,AB=15,则AC=。10、计算:tan60°+2sin45°-2cos30°=。四、挑战自我: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画AD∥BC(D为格点),连接CD;(2)线段CD的长为,AC的长为;(3)请你在的三个内角中任选一个锐角,若你所选的锐角是,则它所对应的正弦函数值是;(4)若E为BC中点,F为AD中点.则tan∠CAE的值是,四边形AECF的形状为,面积为.五、课堂小结1、正弦、余弦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方法和技巧。3、在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这个锐角的三角函数与其边之间的对应关系。六、作业布置:课本113页习题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