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崖之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重点讲授第1则、第3则。【教学难点】品味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庄子《逍遥游》中写到了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儿为鸟,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运”。这些句子用了夸张手法,奇特的想象。这节课我们用“奇”来继续解读庄子寓言。二、题目解析“无端崖之辞”——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及其后学们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奇”。因为庄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他在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时,常常使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分别朗读第1、3则,正字正音。(二)集体朗读(三)积累文言字词1、顾谓从者曰2、漫其鼻端3、郢人立而不失容4、吾无以为质矣5、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6、尝试凿之7、运斤成风四、合作探究内容合作探究一1、第一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第一则内容解析紧扣“奇”字解读(1)奇,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墓,说了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2)奇,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再平常不过了,但这位郢人却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3)奇,木匠挥动斧头呼呼成风,速度极快,任意砍下,竟然把苍蝇翅膀一般大小薄厚的尘土全部砍了下去,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这是木匠的高妙之处,也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4)奇,斧头从自己鼻子尖上砍过去,郢人岿然站立面不改色。这是郢人的高妙之处,又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5)奇,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为文的根本)。其实,《庄子》这里不是单说匠石的高妙,也不是单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在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换一个木匠,郢人断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所以宋元公佐要匠石试着表演一下砍去鼻子尖上的尘泥,殊不知没有郢人,匠石根本不能发挥如此高超的技艺。庄子说到这里,一般人仍然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点破其中的寓意,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2、“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在选文中,庄子睹物思人,感慨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经没有谁可以说话了。为失去了这样的对手产生无尽的悲凉情怀,所以拿匠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庄子和惠子面红耳赤地争论,交情却极为笃厚。此则寓言表现庄子追念亡友,一往情深,并未因观点不同而影响他真实性情的表露。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3、拓展延伸:“知音何处寻”(请写出四组类似“庄子与惠子”关系的朋友)(1)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尽知音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李白与杜甫诗坛上,两人比肩而立,相视而笑。(3)管鲍之交《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4)廉颇与蔺相如(刎颈之交)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极为笃厚。常人描述这种关系,可能不过尔尔。而在《庄子》一书中,惠子与庄子的关系,竟是如此奇特这一则中,庄子用匠石和郢人之间搭档配合的高妙来类比自己和惠子之间的不断争论又极为深厚的朋友关系。合作探究二、1、读第3则,概括故事内容提示:儵与忽常常到中央之帝浑沌那里会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所以儵与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恩德。儵、忽、浑沌三方的关系是积极的友善的,儵与忽想要达到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