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专题斑斓文采织锦绣引言: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真理只有穿上语言靓装,才能光彩照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要使文章形象生动,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有灵活运用修辞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锤炼文章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指语言恰当贴切,不歪曲,不走样;鲜明,指语言明确坚定,不含糊,不摇摆;生动,指语言新颖活泼,不死板,不平淡。【名句指津】古今美文都谓之锦绣:正锦绣之美,美在七色琦丽斑斓多彩,犹如春花之灿烂,彩云之重叠。简洁是天才的姊妹。契诃夫契诃夫这一名言与中国古人所说的“意唯期多,字唯期少”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要以最经济的笔墨写人叙事、表情达意。可以这样说,忽视了简洁,就不会有成功的写作可言,更谈不上“天才”式的作品了。从这一点出发来要求我们的写作,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使我们具备快速、准确地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并挖掘其意义的能力。对于读者,它可以节省时间,让其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丰富的信息。学会简洁地表达思想、表现生活,是一件于人于己均十分有利的事,同学们千万不可小视。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清·王夫之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文章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乍一看,似乎很美,可是联系全文一看,却发现其实是一种不必要的“点缀”与“美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读了王夫之这段话,我们就会明白:原来我们没有注意到景物与所叙人物、事件及所要表达主题之间的联系,没有寓“意”于景,没有赋予“景”以意的“灵性”。这样,景虽美,却有如一件虽然华美但并不合体的衣服,只能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理论导向】“有文采”指的是如下四条:①词语丰富;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意蕴。要达到有文采,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较扎实的文字表达功底。一是语言表达的激情,有一气呵成之势;二是博览群书,涉及的知识多而广,联想丰富。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危险之剑)”、“潘多拉魔盒”、“多米诺骨牌”这些特殊用语的出现,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说文笔有“才华”,也是指文采。有文采的文章,一般要达到如下六个方面:①善于引名言,用得恰当、妥贴,引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语言洗炼,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③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④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反复,或反问;⑤层次分明,段意呈递进关系;⑥构思有竞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华丽的色彩”。以“文采”论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通俗地讲,语言有文采,就是话讲得漂亮,读者感到美。说得文雅点,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方面: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有个人风格。这些既是构成文采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习得文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还必须指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