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区别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举例说出什么是营养繁殖,列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2、尝试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繁殖。3、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的认识生命现象,关注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的应用。二、敎材与学情分析本章教材主要阐释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繁殖过程和“种子→幼苗→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无性繁殖三个部分核心内容。本节内容是对植物生殖这一主题的完善,符合新课标要求,介绍了嫁接、扦插、压条等营养繁殖的方式和组织培养技术,使学生能够明确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对于营养繁殖特别是扦插技术比较熟悉,并且常见一些嫁接的花卉,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及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和“克隆羊培育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的内容。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对有性生殖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领悟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方法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对于利用“扦插”技术进行营养繁殖都比较熟悉,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顺利完成“植物的营养繁殖”概念的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扦插、嫁接、压条”等无性生殖过程,并与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领悟两类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在获得感性认识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点评引导,总结出无性生殖的特点,进而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完成无性生殖概念的学习,最后学习无性生殖的应用。并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应用与实践】茎的扦插,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关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学习,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7世纪,意大利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欧洲的怪事:佛罗伦萨有一棵橘树,所结的果树一半是柠檬一半是橘子。直到1927年,人们才解开疑团,这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而进行的“移花接木”。1.找一段营养繁殖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1、自学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完成“合作探究”的各个问题。2、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本,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一植物的营养繁殖1、【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第33-34页内容,、观察三幅图4.1-35、4.1-36、4.1-37分析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观察图思考这些植物是依靠什么繁殖后代的?(2)这种生殖方式与种子繁殖有什么本质区别?(3)为什么叫营养繁殖?(4)营养繁殖的方式有哪些?2、教师出示视频学生观看3、让学生根据观察及讨论展示交流结果,教师通过视频作简要点拨。(二)1、【提出问题】观察34页图4.1-38,35页4.1-39,4.1-40阅读课本34页和35页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用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2、仔细观察课本,看看甘薯、草莓、落叶生根是怎样进行营养繁殖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这种生殖方式与种子繁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3、无性生殖:不需要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采用植物的、、和等方法培育果树、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4、扦插是剪去一段带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的土壤中。在适宜的下,一段时间后,枝条下部长出,上部,从而发育成新个体。、、、、等植物常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5、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或,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两种方式。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成活的关键是。6、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和后,再与母体分离。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此方法繁殖,如桂花、石榴等。、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学点二:植物的组织培养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各题:1、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