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城古代希腊文化的标志雅典卫城是古代希腊文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每次到雅典,热情的朋友们都要问"去过卫城了吗?"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山顶四周筑有围墙,古城遗址则在卫城山丘南侧。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雅典娜生于天父宙斯的前额,她将纺织、裁缝、雕刻、制作陶器和油漆工艺传授给人类,是战争、智慧、文明和工艺女神,后来成为城市保护神。在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城邦战争中,她是希腊军队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城邦国家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象征。因此,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腊波斯战争中,雅典曾被波斯军队攻占,公元前480年,卫城被敌人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卫城的全部建筑。卫城建筑群的中心是帕赛农神庙,它耸立在旧雅典娜神庙南面,由当时著名建筑师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在执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下设计,费时9年,于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在神庙内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神庙为长方形周柱式建筑,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宽的三层阶梯基座上,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不足31米,原高超过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带半圆凹槽和锥形柱头的多利克式大理石圆柱支撑,圆柱直径1.9米,高10余米。3层柱廊上支承的大理石条石额枋屋檐,由带竖条的石板和带浮雕的石板间隔组成。东西两端檐部之上是饰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神殿外观整体协调、气势宏伟,给人以稳定坚实、典雅庄重的感觉通过两道柱廊,人们进入神庙内的"百步大厅",这里曾经坐落着12.8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全副武装,头带饰有战车飞鹰的头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胜利女神。通体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脚趾用象牙装饰,双眼则以宝石镶嵌。为了紧急情况用心爱心专心下便于转移运输,神像主体用香木制作。她是菲迪亚斯的得意之作,是古希腊雕刻艺术"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今天,神像原作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许多大理石和青铜的雅典娜塑像却是仿照它制作的。帕赛农神庙在建筑美学方面还有其独到之处,东西两端的基础和檐部呈翘曲线,以造成视觉上更加宏伟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纠正人们从远处观察产生的错觉。神庙中大量以神话宗教为题材的各类大理石雕刻成为其艺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厄瑞克赛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又一颗明珠,其建筑构思之奇特复杂和建筑细部之精致完美,在古希腊建筑中是不多见的,特别与众不同的是其女雕像柱廊和窗户,在古典建筑中是罕见的,据记载,该神庙建于公元前421~405年,是为纪念雅典娜之子、雅典王厄瑞克阿斯。它依山势而建,坐落在三层不同高度的基础上,平面为多种矩形的不规则组合,近似于克里特岛上著名的米诺斯迷宫。女雕像柱廊在神庙的北部,共有6尊,各高2.3米,体态丰满,仪表端庄,朝向北面,头顶平面大理石花边屋檐和天花板。雕刻栩栩如生,衣着服饰逼真。它们像神圣的女神,无言地注视着几千年人世变换、沧海横流。神庙主殿南北墙壁都开设窗户,与矩形方石块构成的墙壁协调对应。厄瑞克赛翁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又一个杰作,因此,许多西欧人千方百计将其精华部分据为己有。例如,自西数第二个女雕像就被英国埃尔金勋爵盗运到伦敦。多才多艺的古代雅典人民还在卫城的西北侧建立了亚革拉广场、大会堂、竞技场和迪奥尼苏斯剧场。该剧场设有18000个座位,可容纳近2万人。其奇妙之处还在于其音响效果,在巨大的半圆形剧场的边缘,观众仍然可以和前排的观众一样清楚地听到演员轻微的叹息和撕开纸片的声音,古希腊建筑大师在运用声学原理于建筑方面的技巧令今天的工程师赞叹不已。正是在雅典卫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睿智的古希腊哲学家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风趣幽默、妙语联珠的戏剧大师上演其千古不朽的悲剧和喜剧,伯里克利等胸怀韬略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发表滔滔宏论,而菲迪亚斯、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等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建筑师充分地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