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血压与脉搏》教案济南版教学目标1、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2、通过实验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学重点1、血压和脉搏的的概念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学难点1、血压、脉搏的形成。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具准备作业纸、图片、秒表、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资料: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据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1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40余年来持续上升,从1958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1.88%,近年来还在继续上升,而且短时间内不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农村地区的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高血压的严重合并症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全国每年因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有近150万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不仅众多的老年人身受其害,而且许多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也因此而过早地死亡,给社会和无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师:看了这些报道你们有何感想?生:我觉得高血压人群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健康杀手,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生:高血压给许多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只有及早采取措施才是根本出路。生:预防高血压,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这已成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师:很好,我们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高血压知识,可事实上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出示资料: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偏低,特别是35-44岁年龄组的人,知晓率和治疗率最低,健康意识最为淡薄。师: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预防高血压,关键在于实行全民教育。要了解高血压知识,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血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导入课题:血压和脉搏)二、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大家进行预习,收集有关血压方面的资料,并把所关注的问题记录下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⑴、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怎样形成的?正常血压值是多少?⑵、小明的父亲血压值为21.3/13.3千帕。是高血压患者吗?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说明了什么?⑶、我想知道自己的血压应该怎样测量?⑷、不同血管的血压是否相同?⑸、刚才提到的都是高血压患者,有没有低血压患者?具体有什么症状?师:以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生:进行讨论(时间3分钟)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小组的同学能解决哪些问题?生1:我回答第一个问题: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血压形成的机理很复杂,简单他说,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正常血压值是在12—18.7/8.0—12.0千帕(kPa)。师:我们都知道,水在水管里流动有压力叫水压;电在电线里通过有压力叫电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生2:小明的父亲是高血压。数值大的是收缩压,指的是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数值小的是舒张压,指的是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植。由于收缩压超过18.7千帕而且舒张压也超过了12千帕,因此被认为是高血压。师: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能不能确诊为高血压?生:不能,因为血压具有波动性,在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吸烟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和安静时血压可偏低。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几次血压超过正常值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要随时观察。生3:要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可以利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备有血压计和听诊器,随时可以测量血压。生4:各类血管在血液循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