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想:《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以浓郁抒情的文学笔触道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在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教育中,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设计四个教学环节:朗读课文——研读讨论——选点拓展——课中积累。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进一步体会大自然蕴含的人文价值,激发对自然、宇宙、生命的敬畏。《敬畏自然》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一、激情导入盈盈春水,萋萋芳草,坐对一青山,一花一世界,“造化钟神秀”,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让我们走进自然,倾听天籁之音,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重逢感动的瞬间,怎不由衷地多一份深深的敬畏?二、朗读课文1、朗读全文。学生快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理清文意和层次。2、男女生前后对读,读出语气和韵味。(1)前后对读反问句,体味语气和作用。学生重点读第3和第8段。(2)变换句式互动读,品出语气独特处。学生将第3和第8段中的反问句式变换成陈述句,反复朗读。(3)转换角色对答读。男女生转换角色,将第5段中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对答来读,进一步感悟敬畏自然的深刻内涵。三、研读讨论1、切入文题,指出回扣文题是全文的哪一部分?细读此部分,并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加以概括:()宇宙→()自然→()自己提示:结尾段。它是全文的结论。所填动词分别是:敬畏、敬畏、敬畏。2、说说作者为什么开篇要否定“征服自然”?提示:可从历史的视角、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智慧上加以拓展。3、文中“敬畏”二字从字面上说有几层含义?“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提示:两层含义。既指敬重又指畏惧。可从文中“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读出对自然充满敬重的意味。“畏惧”则可从“爱护自然”、平等、和谐、发展上延伸,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4、找出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提示:文中“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等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生动、形象,倍感亲切,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使二者具有可比性。5、本文是议论性的散文,如何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试画表格加以直观展示。(学生填写,教师整理)论述过程角度人类自然论证方法论述结构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逐层深入关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创造宇宙的一切,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智慧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并不值得骄傲①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自然的智慧是大海无与伦比①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②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的杰作。③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①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②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大自然赋予人类智慧结论敬畏自然6.学生朗读课文四、选点拓展1、结合课文,师生再读第8段,指导学生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这一句式延伸,道出见解,感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内涵。学生交流,教师整理: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传出林中枫叶沙沙响?②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有悠悠风车转出孩子的梦想?③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有莺歌鹊叫慰藉老人的心灵?④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重现野鸭湖昔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