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能力目标:1、体会、辨别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2、注意宾川话中的入声,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和对联中的平仄。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教学重点】1、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2、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宾川话中的入声,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和对联中的平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同学每人从自己的家乡话中准备出5个与普通话语音、词语及语法方面不同的语句,在课堂上交流。一、课前说话训练请轮到的同学作作文素材介绍。二、导入新课给大家讲个上世纪70年代的笑话。本地一个队长对“九•一三”林彪事件的传达:“林彪那个家伙不是好东西,毛主席对他那么好,他还要偷毛主席的‘三扎(只)鸡’逃跑,又带着老婆一大群,结果没跑掉,掉到豌豆地里。把三叉骨给跌断了。”大家听明白了吗?告诉正确答案:林彪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携妻叶群、子林立果乘空军256号三叉戟专机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思考:为什么会闹出这个笑话。(方言音太重)三、课堂活动(一):“打人”的理发馆请两个同学表演课本上的相声。讨论:方言对日常交际的影响。四、课堂活动(二):乡音知多少?1、请同学朗读普通话版和粤语版的《北风和南风》。讨论:请大家找出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不同之处,探讨听不懂的原因。2、宾川方言举例(1)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笑话几个宾川人到北京旅游,来到烤鸭店,点菜:“老板,来一只烤鸭甩甩(吃的意思)。”服务员拎着一只烤鸭在餐桌上方甩了几下拎走了。(2)各个小组到黑板上写出课前收集到的宾川方言(每组10个,并对应写出普通话的说法)。讨论:宾川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明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声调。宾川话中第二声的字较多,有些在普通话里不读第二声的字在宾川读第二声,这些字大都是古汉语里的入声字,对于分析古诗词的音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五、问题探究1、汉语中形成有几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七大方言。2、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六、课堂辩论“方言,叫我如何对待你?”——反方:方言代表一种文化,应当留存;正方:方言有碍交流,应该废弃。七、课堂练习1、请大家猜猜下面①-⑤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⑥-⑧的方言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①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黄谷柳《虾球传》)②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吴语)③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杜鹏程《保卫延安》)④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闽语、粤语)⑤这种人少跟他搭界。(吴语)⑥拨本书我。(吴语)⑦佢高过我。(粤语)⑧你格认得?(昆明话)2、用你的方言读下面这几组字,看看同一组字或同一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声母)是否相同,并跟这些字或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①父亲,胡琴;②脑袋,老戴;③黄,王;④街道,该到;⑤鞋子,孩子;⑥胡,吴;⑦李姐,理解;⑧轻松,青松;⑨袜,骂;⑩日头,一头;姿势,知识3、各地的方言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当的词。比如“向日葵”,有些地方分别叫“葵花、朝阳花”;“土豆”,有些地方分别叫“山药蛋、洋芋”;“玉米”,有些地方分别叫“棒子、包米、包谷”;“馄饨”,有些地方分别叫“抄手、云吞清汤”;“喜欢”,有些地方分别说“欢喜、中意”;“这儿”,有些地方分别说“呢度该搭、这旮”,等等。请你在自己的方言中也找出一些有特色的词汇来。4、重叠是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词汇、语法手段。但重叠在方言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