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2.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学生都比较喜爱的歌曲入手,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去发现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此类修辞手法的作用。一、“先声夺人”唱修辞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相约九八》)——反复2、“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排比3、“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离别的车站》)——排比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好想好想》)——对偶5、“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红旗飘飘》)——借代二、“谜语之中”猜修辞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鹅)[明确]: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猜一日常用具)(秤)[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荷花)[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打一农业活动)(插秧)[明确]:比喻夸张【教师过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那么请大家想想看,还有谁把荷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呢?三、明确考纲,知修辞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另外还有顶针、互文、双关、通感、反复……四、七嘴八舌,明目标1、梳理常见的修辞手法,以比喻和比拟为例。2、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五、九九归一、学修辞修辞分析之比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5-106页的“比喻”“比拟”,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一下标记,并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并和同桌交流一下。(一)比喻分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明喻:甲(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乙暗喻:甲(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教师强调】: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这样的词语就是比喻句。(二)[学生活动]:请大家辨别一下下列的句子。辨别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什么类型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暗喻)2、一柄弯刀搁在夜空上。(借喻)3、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4、长城像一条长龙。(明喻)(三)品味比喻的妙处。一次,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的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赏析]:“秧田里的苗”有人养护,而“石缝里的草”却生存环境恶劣,可即便艰难,但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依然会凭着自己的坚韧为大地添上一抹绿色。这个比喻形象地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很容易产生共鸣。修辞分析之比拟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