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单元(章)教学设计(试用)单元(章)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总课时数8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4、教材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地形和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这个地区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从而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因此,本长是中国地理中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对今后的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学情分析自然环境的知识在七年级已经学过,有一定基础,而且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但是绘图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过程约方法1、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图表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授课时间:课题2.2复杂多样的气候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2、明确温度带划分的标准以及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我国温度带以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4、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5、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技能。2、运用相关资料和对图2.13的分析,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3、组织讨论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对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联系生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2、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国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2、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和季节分配特点3、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通过读图分析概括重点中的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手段:中国地形图PPT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教材上都有概括总结,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可以说出,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规律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图、读表、析图、析表,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这些规律,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气候方面的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