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八中10-11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研读课文,分析皇帝及大臣的思想性格。3、领会语句、言外之意。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皇帝的思想性格。2、领会语句的言外之意。布置作业1、查字典,完成预习中的字词注音,识记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复述情节。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简介作者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导入。2、师简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二、检查预习(小黑板出示)1、注音或填字(上黑板完成)称()职陛()下骇()人听闻附和()头xián()yùpìn()()滑jī()2、解释加点及整个词语(口头解释)①不可救药②骇人听闻③精致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1、分角色朗读课文。2、自学指导①自学任务:A、复述情节B、找出本文的线索,据此理清层次,概括段意。C、思考:你认为最可恶的人是谁?②自学方法:A、结合记叙六要素复述情节B、找语言标志理清线索、层次。3、讨论、点拨明确:A、情节略B、以新装为线索:皇帝爱新装(引子)----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C、两种观点:骗子(狡诈、贪婪)或皇帝(愚蠢、虚伪……)结合有关语句,简述理由二、分析一、二两部分(1-4)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2-3节)(1)、自学指导①自学任务:思考:A、骗子为什么要说衣服有“奇怪的特性”?B、皇帝为什么认为“那真是理想的衣服?②自学方法: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2)、讨论、点拨明确:A、一是色彩和图案都很美观,迎合了皇帝的癖好。二是衣服有“奇怪的特性“,借皇权来行骗,骗子的使大臣及老百姓不敢讲真话,这是一种“钳口术”,一切人的活动都受到它的制约,使得以行骗下去。可见其狡诈。B、可见皇帝的昏庸无能。(3)、教师小结正因为皇帝的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三、分角色朗读理解第三部分(5-13)1、自学指导①自学任务:A、君臣分几批去看新装的?皇帝是怎样考虑的?B、作者详写的是哪位大臣看新装的经过?找出神态、心理、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他的形象。C、皇帝为什么要“特别圈定”随员?D、皇帝及其随员的反应又如何呢?E、领会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意外之意。②自学方法:A、画出对皇帝及大臣心理描写的句子。B、小组讨论对比他们的语言。时间为6分钟。2、讨论点拨明确:A、皇帝先派一位诚实、善良的老大臣,又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大臣,最后才亲自去看。接着,引导学生读第5节,讨论:皇帝心理上的三次变化各说明什么?“不大自然”(心虚)“无须害怕”(骄横、愚蠢)“比较妥当”(心虚、狡猾)B、详写的“诚实”、“善良”的老大臣:神态:“眼睛睁得特别大”、“越睁越大”(夸张、讽刺)心理:“难道我是愚蠢的吗?”、“难道我不称职?”,两个“决不能”。语言:“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重复单调地说美----讽刺)对比:说明老大臣为了官位和自己的私利,不得不说假话。(虚伪、奸诈、愚昧)C、因为皇帝想鉴别一下自己的亲信是否愚蠢,是否称职,以便巩固统绐。(足见其昏庸无能)D、随员跟着附和:“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三个形容词强调“美”,三个“!”加强语气,增强了讽刺效果。“附和”可见,随员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E、“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言外之意:皇帝有了新装而快乐,大臣们显示了自己的称职和聪明而快乐,骗子为自己的行骗的成功而快乐。增强了讽刺效果。3、教师小结可见,骗子的钳口术对每个人都有效。皇帝既上了骗子的当,又受了官员们的骗,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昧和虚伪,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里说假话,互相欺骗,阿谀奉承的恶习。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童话的故事情节2、皇帝节大臣的性格特点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对比、心理描写分析皇帝及大臣的杨想性格。2、领会语句的言外之意。3、理解本文的寓意,总结全文。学习重点1、领会语句的言外之意。2、理解本文的寓意,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23-32节)1、自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