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探寻孔子的智慧。1.作家作品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2.背景解读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3.相关知识《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4.文化常识【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例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辞。例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例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山东曲阜东南。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字音识记①曾皙(xī)②冉有(Rǎn)③毋吾以也(wú)④千乘之国(shènɡ)⑤摄乎大国之间(shè)⑥夫子哂之(shěn)⑦以俟君子(sì)⑧愿为小相焉(xiànɡ)⑨铿尔(kēnɡ)⑩冠者五六人(ɡuàn)⑪风乎舞雩(yú)⑫夫子喟然叹曰(kuì)⑬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2.辨形组词①②③④3.通假字(1)鼓瑟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通“暮”,晚)4.一词多义(1)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先生如其指(动词,依照,遵照)逝者如斯夫(动词,像,如同)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2)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名词,方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地方方圆,纵横)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才)(3)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动词,赞成)遂与外人间隔(介词,和)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4)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放在形容词后面,译为……的样子)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的后面)5.词类活用(1)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2)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6.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