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湘夫人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课前反馈学生巩固全文词句二、新课讲习讲解3-4段词句分析诗歌:1、诗歌《湘夫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恋着对方,却不知什么原因,两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2、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哀婉。4、其实诗歌的开头就给我们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基调,请同学找出是那句诗?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5、这句诗是如何奠定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的呢?诗句中有三个意象:秋风、秋水、秋叶。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并且,这三个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秋风荡秋水,秋风扫秋叶,秋叶随秋水,秋水飘秋叶,三者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6、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一组反常现象有什么作用?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暗示会合无缘,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7、既然是错乱的现象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写景方法我们称为什么?因情造景,象征寓意。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