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你入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2.通过研读文本的过程,探究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教学重点】领悟本文浓浓的亲子之情。学习本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教学难点】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差距是个难点。【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自读为主,适当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常把母爱喻为小溪,温柔中携带着絮语;而把父爱喻为大海,平静下涌动着激情。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儿子对老父的念念不忘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肖复兴的《拥你入睡》,则是父亲对幼子的娓娓诉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拥你入睡》这篇文章,一起走入肖复兴──这位知名作家,平凡父亲的心灵世界,感受它的丰富与细腻。二、作者简介: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的儿子肖铁也是一名青年作家。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给加点字注音:搓背(cuō)亲昵(nì)懵懵懂懂(měng)拽(zhuài)静谧(mì)袅袅(niǎo)回溯(sù)2、根据注音写汉字:顾jì(忌)受chǒng(宠)若惊天方夜tán(谭)安xiáng(详)tián(恬)静天lài(籁)rú(蠕)动3、解释词语;天籁:灵感:静谧:恬静:回溯:懵懵懂懂:(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灵感:由于长期探究而突然顿悟,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思路。静谧:安静。恬静:安静、宁静。回溯:回忆。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2、理清本文的思路、结构第一部分:(1、2段)写儿子上初一以后一下子长大了。第二部分:(3—末尾)写拥儿子入睡的心理感受。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3—6段)写长大的儿子躺在自己的怀里竟有些受宠若惊不敢相信。第二层:(7—10段)写对拥抱儿时儿子的回忆。第三层:(11—13段)写“我”拥着儿子、端详儿子、想到未来。第四层:(14段)写“我”没有按时叫醒儿子。四、重点内容分析:1、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受宠若惊”——“珍惜”——“温馨而矛盾”2、同是拥抱儿子入睡,长大的儿子与儿时的儿子是不同的,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分析表达效果。拥抱儿时的儿子:“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提示:写出儿子像小鸟一样依人、可爱。拥抱长大的儿子:“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提示:突出此时儿子的娇小、安静。“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提示:对儿子睡态的细微观察,又体现了儿子的成长。“像拥着一只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提示: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对待,因为羽毛随时可以飞走,显出父亲格外珍惜。3、拥抱长大的儿子,回忆儿时的儿子,7—10段是什么叙述顺序?提示:插叙。既写出内心感受的不同,也体现了对儿子的成长的关注、对儿子的爱。4、对15段中的“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你怎样理解?明确:“惊喜”的是儿子的长大;“忧伤”的是怕儿子长大与自己疏远。5、对15段中的“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明确:“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温馨永远也不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亲子之情细腻地表达了出来。6、联系学过的《散步》、《背影》,你有什么启示?明确:亲子之情是永恒不变的,《散步》中老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体贴,《拥你入睡》中对儿子的抚爱,都是极深的亲子之情,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学习了这几篇文章我们解读了父母,了解了父母爱的无私,我们就要学会爱他们,让家庭永远充满爱的温馨,并将爱传递。五、总结写作特点:1、善于捕捉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