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把握辛伯达这一中古阿拉伯航海商人的人物形象。2、通过课文了解《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情节剖析人物形象,体会他的进取精神。情感与价值观:学习辛伯达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要想生存,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勇敢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一个想创业、想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是必备的素质。新婚燕尔,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度密月?A:豪华大饭店有各种服务和设备B:普通小旅馆但附近风景秀丽,人烟稀少C:异国都会地区D:乡村地区答案:选A:你懒得可以,根本不愿意冒险去做任何事情,你觉得困难的事既劳心又费力,做起来不划算,不如选择方便简单又不用大脑的事儿,遇到你这种人,也只能举双手认输了!选B:你的冒险指数是三十,也就是说心里头有这个想法,可是要付诸实行,你又有点犹豫,原因是你怕麻烦,所以你常游走于冒险犯难的边缘,偶尔尝试一下,自已就很满足了。选C:你是不可多得的冲锋陷阵人物,如果生在古代,一定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你视冒险犯难为一种磨练,喜欢尝试陌生的东西,对于刺激的事物有强烈的征服欲,但是要注意安全!选D:你的冒险犯难指数是七十,只要有机会,你很愿意去闯荡一番,但是你比较理性,会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才出发,而且太危险的行为你不愿意尝试,是满有计划的冒险犯难楷模。二、作品介绍:知识链接:p132三、内容分析1、请分别概括辛伯达第四次航海旅行的故事和第六次航海的故事。文中第一个小故事讲述辛伯达海上遇险,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的同伴们因为贪食而变成岛上国王的盘中物。他因为胃口不好而没有吃,正因为这一巧合,他幸运地逃脱虎口,并想办法偷偷溜走。他忍耐饥饿和疲劳,吃尽苦头而长途跋涉,以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走了七昼夜,终于来到一个新国度。他凭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发明了新马鞍,得到国王的重用和赏赐,生活安逸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受当地风俗限制,陪葬于死去的妻子。他在墓里不甘等死,就不断地杀死其余陪葬人,夺其饮食来维生。这里体现了冒险家不择手段、弱肉强食的特性。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了求生的路,就带着墓里的珠宝逃亡,获救以后,他为保全自己的利益对过往经历守口如瓶,最后携带财物安全返家。第二个小故事里,辛伯达航行的船驶错航线,他们漂流到荒岛上,同伴们一一死去。而辛伯达不甘心等死,便行动起来想法解脱、逃亡。“纵然死在河里,也比坐在这儿等死强多啦”。他收集沉香木来做船,收集珠宝、玉石和龙涎香等,带上粮食,顺水而流,终于来到有人烟处,受到当地人民的款待。后来顺利回国。这则故事体现了辛伯达独立自主的行动家的性格。2、什么力量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出海呢?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游览各地风土人情,和各式各样的人士结交,经营生意,赚一笔比原来更大的钱,回来过好日子。这段话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思想,体现了辛伯达两个方面的性格。(1)他有发财致富的欲望,积极进取,不安现状,永不满足,具有资本金的野心和冒险精神:他经商航海是为了赚钱,所以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不忘记“钱”字,甚至处在虎口余生之际也不忘记捞一把钱。社会背景介绍:从《辛迪巴德航海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所具有的冒险意识。……辛迪巴德七次航海旅行经商,差不多次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经常陷入孤立无援、濒临死亡的境地,每次他都以他的生命作为赌注。面对千难万险,辛迪巴德不是没有动摇过,但还是一次又一次以生命为代价出来冒险,这与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有关。……出于政治、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集团和平民百姓倡导勇敢精神和冒险意识,为追求最大财富而不惜生命。虽然帝国当时仍然处于封建社会,但商品交换、商业活动已十分兴盛,对利润的追逐进一步推动了阿拉伯人的冒险行动。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积极发展与印度、中国、东南亚和欧洲的贸易,金钱观念直线上升,不遗余力追求金钱财富,为达此目的不惜作最大的冒险。辛迪巴德正是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英国18世纪小说家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典型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