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乡镇村级基层法规政策选介精简版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关注的政策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3、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5、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60多年来,我国农村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第二阶段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第三阶段是统筹城乡发展阶段。30多年来,农村改革三大步(温家宝2006):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三步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三、重点解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大纲如下:“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时代特点):“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二)农村改革面临的挑战:“四个问题”和“三最”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一是体制不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二是农业欠发展。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农村仍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四是管理欠加强。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三)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三个“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四)农村改革发展的六大基本目标(到2020年)一是体制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