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记趣》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教学中讲多读少,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词翻译,逐句分析。结果教师俨然成了“教书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过程体验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却被严重的忽视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依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这一切又必须首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恰当地理解文意。2在朗读过程中培养联想、想象及对文章的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富于想象、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教学重点】在朗读中锻炼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内在的童真童趣。【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了解作家、作品1、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散文家。著作有:《浮生六记》。2、《浮生六记》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和婚后与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的一小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描写儿童的观物心理过程颇具特色。《浮生六记》:第一是「闺房记乐」,写夫妻间的情爱生活。第二是「闲情记趣」,写生活中的闲情逸致。第三是「坎坷记愁」,写家庭的变故。第四是「浪游记快」,写到各地漫游的乐趣。第五是「中山记历」,写游历琉球的见闻。第六是「养生记道」,谈养生方面的心得。现只存前四记,五、六两记已经散失了。二、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2.字同意思不同的字: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之: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3)鹤唳云端唳:鸟鸣。(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6)兴正浓兴:兴趣。(7)方出神方:正。(8)驱之别院驱:赶。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5.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同义词: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茫然不解、蒙昧无知)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黯然伤神)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4)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四.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