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设计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班级:课程题目:《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正确识记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2)阅读课文,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2.能力目标1)掌握反问的修辞手法,理解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情感的作用。2)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3.感情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观念。2)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理性认识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二.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品味气深层含义,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2.理解议论性散文的表达方式,把握课文是如何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三.教学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把握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研读探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欣赏的蕴含哲理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3.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和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闲暇之余是不是都很喜欢到公园里,森林中去散步呢(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是的,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总是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有高山大川,平原沃野,绿水青山等)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呢?的确,美好的自然风光,是宇宙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可是人类往往不能好好的善待自然,打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幌子,肆意破坏自然,无节制的滥采滥伐,下面大家再来看一些图片吧(屏幕上播出工厂烟囱排放浓烟,乌黑的废水,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土地干涸等)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又作何感想呢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跟大自然和睦相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敬畏自然》。二)新课内容1.检查预习要求:正确掌握生字生词的字音,字形和词义。鲲鹏蓬蒿咫尺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狼藉斑斑(1)首先,让我们看看同学们预习生字生词的情况,我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来读一下这些字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正确予以表扬,有读错的地方与同学们共同纠正)(2)在屏幕上放出生词的解释,让同学们齐声读一遍,识记。殊不知:竟不知道。不自量力: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咫尺之间:比喻距离很近。浪迹斑斑: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诚然:的确。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相形见绌:和同类事物相比,显出不足。不可思议:无法想像,难以理解。2.分析主题(1)分析题目。我们先来解析一下这篇课文的题目,敬畏自然,那么敬是什么意思呢?(个别同学回答:尊敬,敬重)对,敬有尊敬,敬重,恭敬之意,含有爱护,珍惜的意思那畏呢?(有的同学说是怕的意思)对,畏就是害怕,畏惧的意思,但敬和畏合在一起,又增加了它的含义,这是从人类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它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之情,反映了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谦虚谨慎的态度,我们看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屏幕上出现作者严春友的一段话,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一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我先来问问大家a)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b)用什么样的方法谈论的呢?着重写得什么内容?(用比较的方法,着重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谈人和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c)那么人和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3.细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这种散文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议论性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类型有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①作为论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