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后期领导核心的形成;三河镇大捷;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功绩、性质和特点。2.能力培养(1)本课历史故事和分析问题的内容较多,可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讲解,达到锻炼他们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拥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3.思想认识(1)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反抗、自强不息的民族,而对本国反动势力的统治和外来侵略,农民阶级勇敢地承担起抗争与探索的重任,并为之顽强战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突出体现了小生产者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说明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天京变乱;保卫太平大国的主要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课前准备教师: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幻灯片(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设计好);太平天国“天王府”图;《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等。学生:提前预习:掌握教学目的中的基础知识。课下讨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资料:可阅读唐浩明编著的小说《曾国藩》。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用心爱心专心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使学生初步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知识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本课内容可提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搜集资料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拥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他们搜集到一些小历史故事时,可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当他们对某些观点提出不同观点时,都可到课上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时,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上课前大屏幕展示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问:太平天国建立后它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革命目标又是什么?○答:《天朝田亩制度》是其革命纲领,太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下面大家请看这幅图(大屏幕展示:“天王府”图):这座飞檐斗拱、富丽堂皇的建筑就是定都天京后,天王洪秀全的府第,它是在原都督府的基础上,几经扩建而形成的。此外,其余各王在天京均建有自己豪华的王府。大家想一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的行为、思想已与建国初期背道而驰,在未完成反清大任之际,他们已日益滋长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这不仅使太平天国的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而且会使昔日情同手足的举事兄弟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只能有难同当,不可有福同享的小生产者的狭隘性日益明显暴露。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象会日渐疏远群众,涣散军心,于是断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后期由盛转衰,以致最后灭亡的这段历史。【新课教学】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板书)一、天京变乱1856年(板书)(问)同学们课前预习本国教材,课上讨论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变乱后洪秀全重整朝纲的措施。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作必要的补充。1.天京变乱的原因。(大屏幕)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