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教学设想】1、自主学习: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2、多媒体辅助教学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2)多媒体播放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配乐朗诵。(3)师:请你们谈一谈什么是“隐者”?(4)生自由谈对“隐者”的认识。(5)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位古代隐者的诗歌。(6)请欣赏: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背诵诗歌;2、学会用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诗歌;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而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三、丰富语言宝库,进行积累。(1)(指导背诵)师: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没商量,我们怕诗也没商量,因为我们最怕背那些拗口的诗句,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学,又有创新的背诗方法——唱诗。方法就是给诗歌配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旋律唱出来。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歌唱[背景音乐:《长亭送别》]。(2)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3)自由练习唱、背诗歌。(4)检查背诵。活动: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欣赏优美的唱诗,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四、自主学习:(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