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夜良辰,美景毕现,岂能一人独乐?置酒会友,原本即人生快事。“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赋诗作文,一吐胸臆,自在情理之中。本文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当时,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常与同宗兄弟来往。本文就是记录其和堂弟们相聚桃花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一篇佳作。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秉烛bǐng羽觞shānɡ琼筵qióng2.识通假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述说3.解多义假大块假我以文章给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乃悟前狼假寐假装会会桃花之芳园聚会,会合相如闻,不肯与会相会,会面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当然,一定乃中《经首》之会节奏4.辨活用(1)古人秉烛夜游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2)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咏:动词活用为名词,诗篇5.分古今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大自然。今义:块头大。6.明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判断句(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介宾短语后置句(3)会桃花之芳园省略句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1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历史百代的过客。点评:作者用了两个判断句,用对偶手法,说明宇宙空间之大,时间之长久。这两句还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天地是宇宙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历史百代的过客,表意贴切生动。这两句写得气势非凡,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成为传诵千古的不朽名句。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译文:况且和暖的春天用绮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又给予我们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点评: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和对偶手法,赋予春天和大自然以人的感情,形成一种天人相融、天人相悦、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从中可以看出李白的旷达胸怀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其心融于自然,其文章出于自然。李白在文中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提示: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乃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潇洒出尘辞短韵长《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飞扬高蹈,潇洒出尘,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无泛设,辞短韵长。开头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说明宇宙空间之大、时间之长,写得豪放达观,极富气势,是下文“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原因。又由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古人秉烛夜游”。这样层层相因,表意丰厚。文章接着叙良辰美景,天伦之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回答了举行宴会的理由,是春景美丽,且不容辜负来自大自然多彩多姿的召唤。在这里天人的融合体现着李白的旷达潇洒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所描绘的饮酒赋诗、其乐融融的情景,洋溢着的诗情画意,令人陶醉。文中多用对偶句,如“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等,这些语句使得文章简练精美,如行云流水。文中还多用典故,如“秉烛夜游”典出曹丕的《与吴质书》。“惠连”“康乐”典出《南史》。“罚依金谷酒数”典出晋石崇《金谷诗序》。此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