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习目标】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重点难点】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学法指导】讨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基础知识积累)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成语知识1.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4.成语的语法结构5.成语使用技巧要分辨成语的语义;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合作探究)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礼貌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成语有“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成语有“相敬如宾”。对待客人要热情周到,成语有“宾至如归”。举止要文雅礼貌,成语有“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温柔敦厚”。相关的熟语有“礼轻情意重”“礼多人不怪”“来而不往非礼也”等。熟语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请你自己选择一个专题,比如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伦理道德等等,找出相关的熟语。【基础达标】1.熟语主要包括:、、、。2.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惯用语一般都是。的结构限制比较严格,组成成分既不能变动也不能拆开,惯用语的组成成分虽然不能变动,有时却可以拆开。【拓展提升】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B.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调控房价,城市房价逐步回落,但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C.《金陵十三钗》《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等“傍小说”电影汗牛充栋,众多优秀的小说托起了电影的翅膀,成为了电影成功的基石。D.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创造了许多奇迹,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是全世界IT人的榜样,是名副其实的IT英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