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约1480-1521)是历史上首次环绕地球航行的探险家,1480年他出生于葡萄牙一个贫穷、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叫马加利扬斯。12岁那年,被国王选为侍童,常常随国王、王后出访。16岁进入国家航行事务厅工作,亲自接触日益兴旺的远洋航运事业。25岁时,他到过印度和马六甲。在印度时,为争夺地盘,曾与阿拉伯商人发生冲突,三次受伤,便决定离开印度。途中,船只触礁,船员们被困在一个荒岛上,淡水和粮食奇缺,几乎死亡。后来,幸而得到救援船帮助,才脱险回国。通过这次远航,使麦哲伦萌生了环球航行的念头。此时,他已经有八年的海上航行经验。后来,他向国王禀报了环球航行计划。他说,如果从西欧向西航行,绕过南美洲,进入“南海”(现今的太平洋),便可直通东方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因为当时的香料价格高出黄金几倍,是贵族使用的豪华奢侈品,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国王的拒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计划虽然在自己的祖国里没被采用,但却得到了邻国西班牙国王的支持。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召见麦哲伦,答应他动用国库资金装备五艘船只,提供探险队两年用的粮食和给养。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终于从西班牙的圣罗卡出发,登上了环球航行的征途。船队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了整整70天,抵达南美洲的东岸海角。身着鹦鹉羽毛服的棕色土著人,亲善地接待了他们。船队在这里歇息13天,带着充饥的食物,再驱船沿岸南下。船队驶抵一个大海湾,船员们以为这是一个可以缩短航程通往“南海”的海峡,个个高兴得欢呼起来。可是,当他们驶进海湾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河流的出口处(在现今乌拉圭附近)。船队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风寒雪紧,船舷上都结了冰,水手们冻得瑟瑟发抖。3月,船队抵达圣胡利安港。这时,南半球冬天将要来临,麦哲伦决定在此停泊过冬。不料船队发生哗变,用心爱心专心形势十分危急。在这样严峻时刻,麦哲伦凭他的足智多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计就计,表示接受谈判,一面作好了战斗准备,趁敌不备,突然袭击,迅速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三天的航行,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当夜遇到了一场风暴,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如此紧急情况,竟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麦哲伦高兴极了,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麦哲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历经100多天平安无事的航行,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时,他们还吃了木头的锯末粉。用心爱心专心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露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