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段太尉逸事状》[学习目标]1、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学习要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二、题解1、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2、柳宗元写此逸事状的背景以及太尉生平。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三、本文讲了太尉的几件逸事,归纳其标题:1、斩乱兵,孤身入营,勇服郭军。(1—4自然段)2、爱民如子,卖马偿租,仁愧焦令谌。(5、6自然段)3、拒纳朱泚大绫,节显治事堂。(7自然段)4、出入戍守之地,备得太尉遗事,叙述作状因由。(8自然段)四、课文分析1、重点字音:泾州jīng汾阳王fén蒲pú晞xī邠bīn嗜shì嗛qiè椎chuí釜fǔ鬲lì瓮wèng盎àng恬然tián都虞侯dū槊shuò躄bì谕yù恣zì戢jí晡bū哗huá柝tuò2、提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文章里面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特征?“以状白府”——为民请命;“不忍人无寇暴死”——爱民如子;“能为公已乱”——足智多谋;“列卒取十七人”——英明果断;“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胸有成竹,勇者无惧;“杀一老卒,何甲也”——机智,先声夺人;“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痛陈要害,一语中的;“愿留宿门下”——以身试险。3、归纳总结第一件逸事所表现的太尉的特征。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一)斩乱兵,孤身入营,勇服郭军。1、郭家军横暴于市,邠恶人争附之,民不聊生。2、为民请命,太尉自荐平乱。3、杀乱兵,郭营大噪,独闯军营,晓以大义。4、郭军折服,胸怀坦荡,夜宿军营。(二)爱民如子,卖马偿租,仁愧焦令谌。1、焦令谌巧取豪夺,民不聊生,太尉卖马偿租。2、尹少荣怒斥焦令谌不敬不仁不耻。(三)拒纳朱泚大绫,节显治事堂。(四)出入戍守之地,备得太尉遗事,叙述作状因由。最后: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提问: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行状,也就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提问:这篇行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以体现人物的品格特征。哪些描写具体表现了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面对“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太尉只身前往军营,“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杀一老卒,何甲也?吾带吾头来矣!’”先用白描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大智大勇、胸有成竹的段太尉;接着具体描写调侃“甲者”的语言,神态自若、声情兼备,与那些极为紧张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受到段太尉所独有的一股震慑人心的凛凛正气。又如,见到含冤挨打的农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仅寥寥数笔,却写得丝丝入扣,一个个性鲜明,正直、仁义、满腔义愤却又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3、“春秋笔法”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段太尉的仁义功德能为史官所收集,流传于后世,但是在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赞扬太尉的语句呢?(比较少,除了最后一段有所涉及)归纳,这就是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笔法简要明白,凝炼厚重。由于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为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的也是史传体例,没有多余的言语。对人物的抑扬褒贬,作者不加任何议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