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作文教学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焦桐摘要:就某一写作专题,采用螺旋式反复与渐进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是个似慢实快富有成效的好方法。理论三个支撑点,一是认识论的原理,二是有效教学的原理,三是语文学习固有的规律性。读写结合,赏析联系,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在讨论中启迪,在交流中借鉴,在比较中提高,在反复中深化,在他悟与自悟中升华。具体操作一般经过九步三阅读三写作三评讲这样三个循环上升的过程一个螺旋式的写作专题就大致告一段落。主题词:螺旋式反复渐进实效作文教学就某一写作专题,采用螺旋式反复与渐进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是个似慢实快富有成效的好方法。通常的作文教学,一次一个专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换个专题,再写一篇,面铺得很开,进度也很快,一个学年下来,可以把多种文体多种写法都捋过一遍,但总有不过瘾的感觉,学生还没很好掌握,就已经跳到下一个专题了,有时再来一次,也还是不够充分。螺旋式作文法与此不同,它不满足于都讲到了或都学到了,而是从实效出发,贯彻的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较为彻底的办法。其间,反复与渐进是两个主要原则,学生自主和师生互动是主要的活动方式,赏析、比较和评讲是主要的教学方法。理论三个支撑点,一是认识论的原理,二是有效教学的原理,三是语文学习固有的规律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一个事物的掌握,需要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完成,而这反复多次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步展开逐渐深入的过程。从理性的懂得道理到感性的学会操作,没有多次反复不能掌握,没有逐步深入不能做好。从理论认识到初步掌握再到巩固发展,这一过程在写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前一步或前两步,那就容易形成“夹生饭”的局面,或者“功亏一篑”的结果。反复与渐进,是掌握真理的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写作,实际是个过程教学,过程最重要。而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与实践体悟下的内化则是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写作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的。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有较高效率的。螺旋式作文教学中包含了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1、情意原理、2、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反馈原理。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地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这些有效教学的原理都在螺旋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来。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其中明确的任务导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成功率等要素,都在螺旋式作文教学中得到了贯彻。从语文学习固有的规律性看,如果说,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类学科的知识呈现一种阶梯状的知识结构的话,那么,以语文为代表的文科类的知识结构则属于螺旋式上升图——同类知识往往在不同阶段的反复恰恰是不同层次上需要完成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是唐诗宋词,小学生就要学,中学生也要学,大学生还是学直至研究生……学习内容可以完全相同,但学习的要求则可能有天壤之别,学习的感知、感受、感悟也会有很相大不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境界等等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语文学习螺旋式渐进特征在作文教学中也表露无遗。这就是在充满人文情感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素质与能力。通过整体把握,细部积累,逐步沉淀,反复陶冶,最终必然会促成作文教学从渐进到跃进的完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