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钦差大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人物个性化的语言。2.能力目标:根据剧中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推想故事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俄国官场的腐败。【教学要点】重点:学习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难点:根据剧中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推想故事的发展。【教学设想】自主、合作、探究,注重让学生独自感悟,自己发现问题。【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复习戏剧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探究】一、作者与作品1.作者简介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生于乌克兰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爱好戏剧、乌克兰歌谣和民间传说。1821年人涅仁中学,接受了民主思想。1828年毕业后在彼得堡谋到小公务员职位,生活贫困,却熟悉了俄国官僚制度和彼得堡生活内幕。果戈理的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832)富有幽默感和抒情味。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作家转向现代生活题材,同时创作了《塔拉斯•布尔巴》、《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2)揭露了彼得堡生活的矛盾,批判金钱和权势的罪恶,对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1833年果戈理开始从事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无情地嘲笑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的丑态,它改变了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的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的局面。1842年果戈理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同时发表中篇小说《外套》和喜剧《婚事》等。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封建农奴专制的种种罪恶,并诗意盎然地歌颂了祖国的光辉未来和人民的无穷力量。他的创作,不仅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而且对俄国人民自由思想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时,果戈理就被誉为“自然派”的创始者和杰出的讽刺艺术大师。2.关于《饮差大臣》《饮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人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奉迎拼命贿赂、拉拢。而这位贵族子弟是个纨绔子弟,赌博输光了钱,正躲在旅馆里无计可施于是闹出了种种笑话。正当市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钦差大臣”。以为可以到京城去做大官时,传来了真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因此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836年4月,著名讽刺喜剧《铁差大臣》首次在彼得堡公演,获得惊人成功,“震撼了整个俄罗斯”(赫尔岑语),代表了果戈里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3.写作背景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充满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时代,一方面以农奴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在拼命地苟延残喘,一方面缓慢但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革命民主主义,使得阴云密布的天空出现了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的曙光。1835年秋天,果戈理去拜访普希金。两人谈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问题。接着,普希金讲了一个笑话,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他说:“两年前,我到喀山一带搜集材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普加乔夫的历史著作。路过奥伦堡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时,那里的县长听说我是彼得堡去的,把我当作皇上派去的‘钦差大臣’,拼命奉承巴结我,还向我行贿。想像一下当时他们的丑态吧!我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等他们弄清了真相,对我的态度立刻不同了,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会有这种事!真可笑。”“是啊,这样的事也许在我们专制的俄国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说起来,这真是个喜剧素材呢!”“对呀!我马上回去写个剧本,把这种丑恶的事写进去,把官场中的丑态统统揭露出来。”1835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写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年初开始上演,引起了轰动。但却遭到沙皇和官僚们的痛恨,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作者,还威胁要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亚。果戈理不得不离开俄国,逃亡到意大利。。二、字词练习1.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