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现代诗两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第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教我如何不想他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新诗的节奏、用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学会从诗歌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3.通过掌握诗歌的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4.体会作者爱国思乡念亲之情。重点学会欣赏本诗的音乐美。难点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教具多媒体课本学具课本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板书完成题目作者】师:一首歌它通过特色的歌词和独有的曲调,传递一份情愫,象征一份记忆,甚至代表一个时代。同学们,有没有那么一首歌,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师:同学们所选的歌曲都是时下流行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接下来老师播放一首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很特别的歌曲。播放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师: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本是刘半农先生于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后由赵元任先生将此诗谱曲,在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关于《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学生回答中有一段叙述。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后来刘半农知道了这件事,为此而打油四句: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赵元任在这首歌里,以十分娴熟的技巧安排了转调,用西洋作曲方法,传递中国味的旋律。使得歌曲版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旋律优美、丰满,不仅精确传递了歌词的精神,而且可以说提升了歌词意境。师:如果去掉曲调光看歌词,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你能不能用一个概括?我们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吧。师:同学们都各有不同的感受,老师给大家一个词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柔。【板书:柔】师:今天我们将围绕“柔”字展开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识记学生思考回答二、解题思考1:“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是谁?明确:她一般指女性导第三方,在此补充知识点:上世纪20年代,白话文兴起、翻译文学涌现,汉字第三人称不分男女造成很多不便,此时刘半农提议造新字“她”。周作人先生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1918年8月)上透露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和负面的反响。刘半农就撰文《她字问题》发表在上海时事新闻(1920年8月9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刘半农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小蕙在《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1920年9月4日,在伦敦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引入诗句。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原作应该是女的“她”。可见作者有意强调“她”是女性。那她就是指一位女性吗?国内也曾有人探讨《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究竟是谁?赵元任先生1981年回到中国时,有人请教了赵先生,赵先生回答说:这是想念祖国。思考2:可见作者将祖国比作一位女性。你觉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此题半开放,引导学生联系历代古诗词中女性的形象及女性本身温柔的特点。同时,历代诗词中描写女性形象多采用柔和的笔调,让学生体会本诗语言柔和之美。三、节奏、用韵学生齐读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识记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提问:再看诗歌本身,同学们它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朗读一遍也许更能发现。明确:这首诗整齐押韵,四个时段结构相同,节奏协调,有一唱三叹之感,具有一种回环柔媚的美每节诗的最后一句相同,抒发了强烈的思国爱国之情。四、意象提问1:那作者有时通过选取哪些意象来抒发这份爱国之情的呢?明确:第一、二段,从日日夜夜的视角,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起兴,描写月亮和海洋的相互爱恋的情感,从而渲染了自己苦苦恋爱的祖国,天上、地上、月亮、海洋,这些意象展示了恋爱的广度。思考3:本身营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