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第1框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征税和纳税一、教学目标复习要点:了解税收的含义;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理解个人所得税;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教学重难点:税收的特征、作用;区分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三、教学过程环节名称学习内容复习要点征税和纳税二、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1)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的固定性。◆注意: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于税法来说的,而不是绝对的。税收的固定性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2)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就决定了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要具有纳税人的意识。所谓“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自觉意识。(2)违反税法的表现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含义手段处理联系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欺骗、隐瞒等方式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四种违法行为从程度上越来越高,其违法性也一个比一个强。违反税法规定,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取税收优惠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暴力、威胁等手段(3)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本课小结:1.误区警示:(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需作具体分析。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其得以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是我们所要求的。但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过多,不仅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而且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应着眼于全局,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增加财政收入就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是我们所要求的,它是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但财政作用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为财政来源主要是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纯收入,经济上不去,生产不发展,财政收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增加财政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财政分配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财政分配政策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实施正确的财政分配政策,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个人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是以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收益额一般指纳税人的纯收入。按我国目前的征税标准,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在年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之后的余额部分开始缴纳税款。对个人工资、薪金月收入扣除2000元后的余额部分开始缴纳税款。奖金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劳动报酬,故列入工资、薪金所得,但不包括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的奖金。如袁隆平、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