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选择题1、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采取的斗争方式有①举行双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统一B、巩固在华利益C、阶级立场差异D、社会制度不同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C、护国军战斗力强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4、“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两次讨袁的不同结果,主要取决于: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D、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5、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A、江苏B、安徽C、广东D、江西6、“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7、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辛亥革命之后仍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B、辛亥革命并未铲除君主专制的社会土壤C、君主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D、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操纵8、《二十一条》的实质是:A、支持袁世凯复辟B、独霸中国C、摆脱经济危机,扩大侵略权益D、进行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9、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主要原因是:A、宋教仁反对袁世凯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C、宋教仁力图组阁D、宋教仁反对复辟11、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A、选举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B、选举违反了法定程序C、二分之一的议员没有到会投票D、议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2、袁世凯实际完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律程序是: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B、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C、修改总统选举法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3、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是: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14、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议会政治组织内阁B、联合中间派造成第一大党C、借助同盟会力量竞选内阁总理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用心爱心专心15、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经首先宣布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党籍都督是:A、李烈钧B、黄兴C、唐继尧D、陆荣廷16、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指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其真实目的是:A、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B、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C、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D、欺骗国际舆论17、按照《临时约法》,政府部长的人事必须经:A、总统签署命令B、总统、总理共同签署命令C、总理签署命令D、国会选举18、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政治愿望是:A、恢复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的职位B、实行议会政治,组织责任内阁C、武装推翻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D、组建中国第一大党——国民党19、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20、袁世凯的势力从北方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A、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B、1913年国会选举后C、镇压二次革命后D、复辟帝制后21、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①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④资产阶级民主派力量涣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2、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B、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C、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转为民主派23、对于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和护国战争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孙中山领导的B、两者在客观上形成反袁同盟C、两者具有统一领导机构D、两者根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