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析文言句式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下面主要解析一下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的特点。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一)、“……者,……也”;“……也”;“……者,……”;“者”、“也”都不用。例如: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褒禅山记》4、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例如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三)、用“乃、即、则、皆、耳”等表示肯定判断,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判断。例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5、予本非文人画士6、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六国论》7、为是其智弗若与《弈秋》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用“于”、“见”、“见……于”、“受……于”、“为”、“为……所……”、“为所”、“被”表被动。例如:1、夫赵强燕弱,而君幸于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6、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没有任何标志词的被动句用心爱心专心例如:1、洎牧以谗诛。《六国论》2、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三、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无、莫”等。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4、世溷浊而莫余知兮。《离骚》(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如: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例如: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唯余马首是瞻四、定语后置句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通过“之”帮助定语后置。其格式有:1、中心词+之+定语2、中心词+之+定语+者。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二)、通过“者”帮助定语后置。如: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2、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赤壁赋》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练习题1、选出全是被动句的一组()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赵充国)身被二十余创。③不拘于时,学于予。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用心爱心专心⑤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解析:②句“被”是“遭受”;⑤句“为”是“实行”答案:B2、下列各句中的“见”,有的表示被动,有的不是,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今君实(指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③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解析:只有①句中的“见”表被动,②④的“见”是“我”的意思,③“见”读xiàn.答案:C3、下列宾语前置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乐夫天命复奚疑?②古之人不余欺也。③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④求仁而得仁,又何怨?⑤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⑥诗云:“周虽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