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题:《纪念白求恩》课型:新授文本研读:《纪念白求恩》是八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题是道德修养,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体裁是议论文,学习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结构、三要素、语言特点毫无概念。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读准字音,理解并运用文中成语。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理清论述的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白求恩同志的精神。难点事实论据的论述和正反对比的作用;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教学过程提要教学环节个人复备导入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讲授新课(问题引导。预习交流)(二)整体感知学生轮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正音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3.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相互启发、拓展延伸、归纳总结(三)品读课文1.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件事,既可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谈这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帮助别人认识这件事的意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前者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后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到底用哪种表达方式,要由写文章的目的来决定。《纪念白求恩》一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7.总结: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以《截肢与输血》为例比较。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8.让学生分析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9.口头练习记叙与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春天来了,同学们来到美丽的花园里,请分别用记叙和议论的方式说说你的见闻、感受。2.理解对比和成语的作用(1)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朗读第二、三段课文,划出对比的语句,完成课后练习的表格,并讨论对比的作用。对比作用: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