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气候(降水)复杂多样的气候(降水)授课时间:课题2.2复杂多样的气候(降水)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及降水的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2、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3、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技能。2、组织讨论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对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联系生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2、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和季节分配特点难点:通过读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和季节分配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手段:中国地形图PPT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教材正文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规律。通过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了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时不仅要强调东西差异,南北的差异也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时,对学生应进行阅读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训练。针对降水量分布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并与1月份0℃等温线、温度带的分布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三条降水量线所经过地区的印象。关于干湿地区的划分,教师要提醒学生划分干湿地区不能单纯分析降水量的多少,而应该同时分析这一地区蒸发量的状况,列举东北地区带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原因是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关于干湿地区的分布,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叠加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观察得出0℃等温线与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课时教学流程(试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分界线基本一致。由于干湿地区状况可以通过植被的分布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配合干湿地区分布图,选择一些相应的植被景观图,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干湿地区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课件1——Flash动画教师讲解故事大意:美国人汤姆先生7月到中国旅游,在北京一下飞机就淋了一场大雨,感冒了一场,病好后接着去乌鲁木齐玩,随身带上了雨伞,结果乌鲁木齐总是晴空万里,一场雨也没下,汤姆先生生气地把伞扔了。9月初,汤姆先生坐飞机去广州,结果一下飞机又淋了一场大雨。汤姆先生懊丧地说:中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师导语:我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特点。二、新课学习(二)降水学习任务:1.读教材第30页第一、二自然段,说出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2.读教材第31页“信息传递”,找出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方法指导】1、从图2.10中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学生认真听】【学生认真阅读】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我国年降水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四川省的峨眉山,平均年雨日为263.5天;最少的地方为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平均年雨日仅为8.3天。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对这节课降水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课时教学流程(试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读图提示】(1)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课堂变化及处理(1)读出图名。(2)读图例,在图上描出1200毫米,80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