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第八课《花未眠》(自读课)(一)作者介绍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他的作品纤巧细腻,充满诗意;都“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和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其中小说《雪国》的开头一句:“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已成为日本文学名句中的名句。(二)内容赏析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可以从以下几句中体会: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2.作者在第4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答:文中有“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这两个句子,其中,“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可从人对美的感受力角度理解。这是为了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3.文章结构:(1—2)发现花未眠的情景:极美、哀伤发现人感受美的难度(3)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4)艺术家认为感受美很难发现,人可以发展感受美的能力(5)美靠亲近与反复陶冶而邂逅获得(6)认真欣赏自然美更为重要(7)《女人的手》与《勒达像》观察自然极为仔细(8)宗达画狗有着高尚的写实精神(9)长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画非常逼真(10)第一次发现岚山很美(11)发现花未眠的缘由:独自、凌晨醒来4.体会有蕴涵的句子(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理解: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理解:美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随意展示出来,让人们轻易就能获得的,但也并非苦苦追求用心爱心专心也不能获得。(解释“邂逅”:偶然发现,不期而遇。)它存在于一种机遇,一种接触,一种心灵感应和一种顿悟;没有特定的背景,没有特定的感悟,美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亲近事物的热情,有努力提高审美能力的激情。(3)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理解: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b.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4)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理解: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四次陈述花未眠的情景,其中暗含审美条件的一句是()A.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B.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C.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D.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2.海棠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对其原因分析毫无依据的一项是()A.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B.海棠花生就一副哀伤的模样,盛开以后更加明显,进而触及作者心理,引发作者共鸣,所以,有一种哀伤的美。C.作者偶然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