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影响(3)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二、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影响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通过鸦片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林则徐和魏源是新思潮的倡导者,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而揭开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第一页。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林则徐、魏源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本节的难点是:分析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评价新思潮萌发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集中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由于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国被迫与英、美、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第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鸦片战争对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影响,在先进的中国人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中英《南京条约》”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在英国侵略军“兵临城下”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全权代表耆英等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如下:(1)割让香港岛。这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香港岛被英国侵占后,很快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2)赔款2100万银元。这不仅表现了英国侵略者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准许英国在五口派驻领事。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的门户大开。(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英国商定。这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为了议定开口通商后的关税税率和其他有关问题,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低关税率。《五口通商章程》规定了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为5%左右,即“值百抽五”的低税率,从而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2)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税》规定,凡是英国侨民只受英国领事的法律判决,不受居留国(中国)法律管辖。这就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3)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自此以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享受。用心爱心专心(4)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这就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3.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对华贸易仅次于英国。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英国的主要帮凶。《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又趁火打劫,派专使顾盛带领军舰,以武力威胁清政府于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望厦条约》除取得了《南京条约》中割地、赔款之外的一切特权,还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便利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1844年10月,法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黄埔条约》又增加了法国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及坟地,中国还要予以保护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