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我有一个梦想》山东人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我有一个梦想》学习目标1.流畅诵读文本,整体把握内容,品味语气和情感2.走进马丁·路德·金的精神世界,体味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3.结合演说词的特点,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激情昂扬、极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学习重点1.理解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主题2.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欣赏,体味演讲词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1929年1月29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一位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他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亚伯拉罕·林肯日、乔治·华盛顿日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其中,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又享有此殊荣的人。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二、背景介绍《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替全美黑人争取人权,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用心爱心专心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并且在林肯纪念堂前充满激情地向二十五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发出激越、磅礴的呼声。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现象;以充满正义感的激情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同时他又表达了广大黑人的决心和意志;他的伟大更在于反对一切以暴力手段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尊严的维护,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的呼声义正辞严。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就演说而言,演讲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心声代表了大众的声音,顺应了时代,所以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三、整体感知速读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理清文章脉络(1——3)集会的缘由一百年前许下诺言:解放黑奴一百年后黑人现状:种族歧视物质贫困精神屈辱(4——6)集会的目的:兑现诺言提醒美国时间紧迫(7——16)方式策略:非用暴力团结坚持(17——32)阐述梦想:人人平等自由民主四、思考领悟1.第3段多次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今天”和“梦想”有什么关系?教师提示:“一百年后的今天”,从时间上强调了这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诺言”,是“神圣的义务”,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还存在种族歧视,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穷困中,忍受着精神的屈辱。故一百年前的许诺一直是一个梦想。2.马丁在提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