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智取生辰纲2》教案教学课题总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小说的内涵。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指导自学:1、杨志的表现:(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原:五更一日中现:辰牌一申时(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2、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3、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1、(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3)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学生讨论后发言A、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B、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10分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三、点拨、交流与探究:1、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2、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四、课堂小结:这篇小说还有其他一些颇值玩味的艺术美点。比如用词精当准确,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尤其是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五、布置作业: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身世、经历、性格)进行比较志的监督。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学生讨论后发言: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学生交流讨论后归纳:本文塑造杨志的形象,从描写的角度看,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间接描写,一方面借助侧面衬托,即通过对吴用等人的描写进行衬托;一方面借助反面衬托,即通过对老都管、军健等人的描写来衬托。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探究的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25分2分10分为析,体会施耐庵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设计智取生辰纲1、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2、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课后反思学生在分析吴用等人如何施计智取生辰纲时,能紧扣“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人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探究“智取”的故事情节,指导学生理清“下药”的整个过程,感受吴用等人的智慧和谋略,通过杨志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传神的细节描写,品析杨志的性格特征。学生再次理清了本文塑造杨志的形象可以有多个角度:从描写的角度看,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