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9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9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提示选考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知识清单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2.制度创新和巩固统一(1)政治制度:①皇帝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职能和作用);郡县制度。(2)经济制度;①“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②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各按其业。③奖励移民垦荒。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通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②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③为打通西南夷,凿“五尺道”。④修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并规定车同轨。作用:全国水陆交通网道的构筑,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⑤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作用: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3.勤政和暴行(1)勤政: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高度行政能力;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坚忍;执著。(2)暴行:横征暴敛;严刑酷法;焚书坑儒;寻求仙药。(3)秦亡的原因:第一:秦的暴政;第二:秦末农民起义。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用心爱心专心(2)客观上: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2.贞观之治的内容领域措施内容影响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化重为轻,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涉及的方面:吸取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注意具体的体现)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的问题(1)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2)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黑龙江流域、新疆、西藏、台湾。(3)沙俄势力正在东来。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1)平定三藩:历时八年,剿抚并用,有利于安定统一。(2)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湾设总兵一名。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3)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4)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5)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康熙帝功绩:同上措施;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大思想家;主张“仁”,重视“礼”,遵循中庸之道。2.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3.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用心爱心专心5.欧洲启蒙思想家受蓟儒家思想的启发。五、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2.政治思想:理想国与法治国。(1)理想国:根据等级划分、财产公有、普及教育原则建立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的理想国。这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2)法治国:强调法治,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六、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哲学思想: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