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苍南中学吴圣潘一、设计思想《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节内容虽然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但是又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从感性材料入手,层层设问,逐渐深化知识;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拓展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二、教材分析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三、学情分析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四、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其中内容包括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利用等。依据新课程、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六、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基本策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该部分内容抽象,首先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搭建建构脚手架;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加深对生物学科本质的理解;通过“通货”的比喻,理解直接能源物质与主要能源物质的区别ATP的结构简式通过ATP药物实物呈现,增强学生对ATP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资料ATP药物说明书和课件呈现ATP的结构,以及“写一写”等环节,加强学生对ATP的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通过资料2,让学生分析数据,从中体验ATP在细胞中的特点,可继续采用“通货”的比喻,并通过动画形式,图文转化提问,学生算一算等师生互动活动,加强理解记忆、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归纳,注意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衔接,并与ATP的结构、功能的知识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ATP的利用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举一举例;另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图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七、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制作导学提纲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的设计〖游戏情景创设〗——引入(1)课件显示:游戏规则让学生体验该游戏蕴藏着的奇妙和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进入问题情景:该游戏中,手臂自动上举需不需要消耗能量?(2)引导复习: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能源物质。并通过问题: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储存着大量稳定的化学能,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引出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并通过介绍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探究验证实验。(3)实验设计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粉发光实验实验操作:A.用小刀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