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第二章复习[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一、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它对人类有用,都属于自然资源。(二)分类: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三)我国主要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1)表现:①总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②水资源分配不均,可利用率不高③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2)产生水资源问题的因素: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②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③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毁坏流域的植被、湿地,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破坏的主要因素。(3)解决措施①农业节水潜力大,要建立节水高产型农业。②制定合理的城市和工业用水定额,建立节水型城市和工业。③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用心爱心专心12.土地资源问题(1)表现:(2)造成耕地损失的原因①耕地实质性损失:建设占用、灾害损毁②耕地非实质性损失: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3.矿产资源问题(1)表现:①主要矿产资源均拥有量低。②矿产后备资源不足。③老矿山产能下降甚至面临枯竭。(2)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储量消耗问题。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③矿区环境问题。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造成石油资源潜在危机的原因①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人类消费而耗竭;②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2.应对石油资源耗竭的措施(1)为了降低资源的耗竭速率,要做到对石油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均衡生产。(2)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推广节油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3)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我国石油的正常供应。(二)煤炭采矿过程的环境保护开采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地下开采产生地面沉陷,造成地上建筑物、农田的损毁用碎石、砂土回填采空区露天开采①因剥离的上覆岩层和土体被堆放而占用了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②其他:a.露天开采形成深坑;b.开采排放污水,堆放物中的有害成分被雨水淋析,造成水污染,影响水资源;c.露天开采加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主要是开采时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回填矿区,做好复垦和再种植等措施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在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用心爱心专心2耕地资源短缺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制约因素多土地退化优质耕地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荒漠化面积扩大土壤层变薄、变瘠土壤盐碱化、沙化工业“三废”和酸雨危害①大气污染(排放大量的S02、N0。和TSP(悬浮颗粒物),形成酸雨、烟尘等);②热污染。此外,矿区还存在煤矸石、粉煤灰污染。(2)治理或减轻煤炭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用于发电、制气等生产二次能源的数量,减轻煤炭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发展环保用煤。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森林在环保方面的作用: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2.植树造林的目的: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3.防护林带的建设4.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1.科学开发: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开发土地资源的途径有:①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②平整荒废的土地资源。2.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土地质量(1)农村的土地平整(2)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好题精练]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2.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