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授课班级课时安排授课人课题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要求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电离平衡的概念3、了解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概念4、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知识目标电离平衡的概念、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概念、中和滴定的原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操重、难点阐释电离平衡的概念、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概念、中和滴定的原理学法指导讲练结合教具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例1】对常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B、温度下降10℃,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分别加水稀释10倍,两溶液的PH仍相等。D、用盐酸中和,消耗的盐酸体积相同。【拓展】: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有些什么规律,1有哪些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均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电离。浓度;越稀越有利于电离;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抑制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化学平衡一样具有“逆”“定”“等”“变”等特征。【变式1】: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水的体积V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0”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0"表示醋酸分子,醋酸不能电离,其离子浓度为0,所以不能导电。(2)a、b、c三点溶液中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7,碱性;PH=7,中性;PH<7酸性;PH=-lg{C(H+)}.【例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向左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2)已知:O2====O2++e-△H=1175.7Kj/moL,O2+PtF6-(s)====O2+(g)+PtF6(g)△H3=482.2Kj/moL,PtF6(s)+e-====PtF6-(g)△H=-771.1Kj/moL,则反应O2+PtF6(g)====O2+PtF6-(s)的△H=-77.6KJ/moL。(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Mg(OH)2(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H4+;Cu2++2NH3.H2O==Cu(OH)2+2NH4+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4)在25℃下,将a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中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10-9/(a-0.01)mol/L-1。解析:(1)恒温恒压条件下加入氦气,则V增大,致各物质的浓度均变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既向左移动。(2)盖斯定律: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