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建议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课标分解:该课标的行为动词是“举例说明”,认知水平属于理解的层次;认知内容是“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由认知内容可以得出:这条课标的重点不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具体的情况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而是关注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两个方面。从空间方面来分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调配中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三、教材分析:对于这条课标的达成,四大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案例的选择和分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基本上都能“达标”。人教版:以整章分两节的篇幅达成“课标”。在案例的选取上分别选择了西气东输和东亚的产业转移。两节书在内容的安排上相类似:先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或产业转移的原因,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教材还以“阅读”的形式呈现西电东送的相关内容,在最后以“问题研究”的形式探究“南水北调”工程。笔者认为,这一章的内容人教版已经高出课标的要求,是四大版本中要求最高,知识最完备的。山东版:以一节的篇幅选取南水北调为案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在内容上,先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得出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然后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最后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意义,而影响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来分析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以东线为例分析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来达成课标要求。同时,教材还补充西气东输有关的内容作为阅读的材料。但是,该版本只完成“半条”课标要求,“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没有相关的内容。笔者认为,山东版还没真正达成课标要求。中图版:该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出现在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分别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小标题呈现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分别以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案例,直达课标要求,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只是1总结了好的影响,对于不良的影响却没有提及。笔者认为,该版本对于原因的叙述很少,内容是最少的,但是基本上也能达标。湘教版:在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呈现本课标的要求。教材首先以“东西部的经济合作”作为“搭桥”的内容,跟着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这两部分内容的分析都是先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然后总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跨区域资源调配分别介绍了三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产业转移分别选取了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台湾产业向大陆的转移和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笔者认为,湖南版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是最为系统,总结比较好,最符合课标要求;但是,在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方面相对比较欠缺。四、人教版教材结构:(案例:我国西气东输)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产业转移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案例:东亚)五、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本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及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其中,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应该分析清楚。教学建议2: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重点内容)。我们的教材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资源如何跨区域调配和为什么要这样调配及产业是如何转移和为什么要转移。这部分的内容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