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触发感悟型话题作文快速破题演练导引教案[小引]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思想的一种新型命题形式,体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触发感悟型话题作文是一种重在人生感悟的考试作文,为了能对感悟有较深的了解,先读一读王浴海先生在《怎样迅速冲出作文练习困惑的低谷》一文中揭示的一个作文成功的奥秘:“独特的心灵感受”,“就是生活的醒悟点”,“醒悟,字面上的解释是:走出混沌达到清醒。生活的醒悟点,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思考的穿透点、对生活感知的突破点、由生活培植出来的文思、灵感的爆发点。它来自自己的生活深处、心灵深处……是作文求之不得的成功内核。”[精题设计]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只要与“自然”有关就符合要求。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故事,发表见解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精题题解]感悟型话题作文重在生活感悟,生发联想,写出意蕴。应该怎样来构思这篇作文呢?一、发散拓展。这是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广阔空间。“大自然”仅仅是一个概念,切忌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概念,要运用“创造想象”中的“发散思维”,把整体形象多向分解,“化概念为物象”。要从话题的材料中生发灵感,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吟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二、化大为小。话题作文有体裁不限、题材不限、主题不限的“三不限”特征,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写,才能为写“悟”打下基础。三、强化意象。在写作构思中,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就是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在写作过程中,意与象时常处子不协调的状态,有时意大于象,思想观念先于表象而成熟,象不称意,意不能很好地实现对象化,具象化:有时象又大于意,所积累的物象十分丰富,但没有意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的统帅、协调、规范而处于零散的、芜杂的状态,思想不成熟,导致意不逮象。要力求意象的和谐、统一,当象与意达到契合状态时,作文构思就完成了关键的一步。四、升华题旨。是指在议论、抒情中突出主旨或升华主题。对大自然的感悟,要由感而悟,不要有感无悟。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