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的态度和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过程与方法:(1)综合分析和概括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形成。(2)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3)分析、比较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香港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实践,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意义及运用是难点。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师:请同学们先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1997年和1999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别发生在哪一天?生:(回答)师: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如何?祖国的统一大业能否实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点击鼠标《板书》,出现课题)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党和政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如何?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一个子目。(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问并引导认识)1.形成过程师:“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生:(回答)用心爱心专心师:什么是台湾问题?生:(回答)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击鼠标《台湾问题》,通过音像资料(字幕形式)伴随音乐进行解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中国政府要解放台湾,但美帝国主义极力阻止,1950年一方面侵略朝鲜,另一方面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了中国的内政,给中国实现统一制造了困难。1954年中国政府曾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1958年,针对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企图和国民党部队对大陆进行的骚扰和破坏,中央军委下令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但到了70年代末,这一政策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政策的变化?(1)《告台湾同胞书》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人民日报》登载《告台湾同胞书》”,注意“停止炮击”字样,强调提法由“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指导学生参考小字了解变化原因)紧接着,1981年时又做了解释说明。(2)《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师:(点击鼠标《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台湾部分)(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师:(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生:(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