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花未眠》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二单元《我的空中楼阁》《花未眠》《我的空中楼阁》(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定景换点的写法及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二)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鉴赏法,与《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把本文与《陋室铭》就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三)相关知识:1.作者:李东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2.题目解说:标题一语双关:既指“我”立于山脊、烟雾迷蒙中如入无际的“小屋”,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其中寄寓了她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她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四)重点、难点:1.《我的空中楼阁》的句式特点,品味语言的音乐美,诗意美。(1)短句:句式特点是词语少,结构比较简单,它的修辞效果是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而且多用于口语,更接近语言的自然状态。(2)整句:两个以上的句子如果它们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排列整齐,结构匀称,音节数目相同,就叫做整句。如辞格中对偶、排比之类的句子,从修辞效果看,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和内容随形式的整齐而表达得集中、鲜明、形象、生动。(3)散句:两个以上的句子,结构不同,排列不整齐,长短各异,结构不匀称,音节数目不相同,几种形式的句子交错使用。修辞效果能“随物赋形”,能曲折尽意,能避免单调、呆板,收到生动活泼的效果。使文章变幻多姿,错落有致,流丽洒脱,琅琅上口。(4)文言句式:特点是庄重典雅,简洁凝练,它能够强调突出某一语意,增加庄重典雅的文采。2.品味语言的修辞美。《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取材狭窄、阴柔、浮泛,过于直露,缺少想像力,本文在运用比喻时,不仅注意了喻体本身的新颖奇特、形象传神,而且善于化静为动,赋予景物以灵动,以活力。比喻的形式也讲究变化多样,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的运用,又有博哈、续喻等特殊形式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2)“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3)“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用心爱心专心(5)“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3.赏析课文的绘画美。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描绘小屋,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屋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文章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有全景、夜景、远景、近景、特写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对小屋进行点染勾画。4.《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主题思想。不同点:①体裁不同,《陋》文是铭体,首尾有议论,中间是记叙;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②《陋》表现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本文表现的是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③《陋》着重写室内生活;本文突出小屋周围的环境,将小屋置于大自然中去观照。④《陋》文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批判官场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则含而不露。板书:(1)立足于小屋外,看小屋与山的关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花未眠》(一)学习目标:1.作者把中心思想隐含在文章当中以及把文章写得生动诱人的技巧。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作者介绍:川端康成,是本世纪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1899年出生于大阪,父亲是医生,幼年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